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李国英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国英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21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部署2022年水利重点工作。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入海口视察,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保护、河湖治理保护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防汛救灾、水库除险加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进行安排部署,并赴河南防汛救灾一线考察指导工作。韩正副总理多次部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胡春华副总理多次召开会议并赴现场考察南水北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工作。王勇国务委员多次赴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有力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全面深入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去年2月下旬,水利部党组决定在水利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全面开展“政治对标、思路对标、任务对标,科学编制‘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体系”专项行动。各司局各单位全员参与,分层次、分阶段、分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历时4个多月,反复对表对标、深入讨论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找准了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方向、目标、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路径、步骤,形成了以69项水利专业规划为主体的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6条实施路径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部出台,部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全力以赴打赢抗击严重水旱灾害硬仗。2021年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重发,一些流域雨情汛情旱情历史罕见。面对持续时间长、洪水量级大、防御战线广的严峻洪涝灾害形势,各级水利部门把防汛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全力投入大战大考。水利部及时研判全国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逐流域、逐工程研究应对举措,启动11次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及时派出122个工作组赴一线技术指导。加密雨水情监测,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发布洪水预报44.2万站次、水情预警1653次、山洪灾害预警信息12.19亿条、淤地坝风险预警4069坝次,洪水情报预报及应对措施建议直发一线。按照系统、统筹、科学、安全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流域、省、市、县四级共下达调度令2.3万道,嫩江尼尔基水库、漳河岳城水库关键时刻零下泄。成功抵御长江、黄河、漳卫河、嫩江、松花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12次编号洪水、57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有效应对黑龙江上游、卫河上游特大洪水以及松花江流域性较大洪水,有效应对超强台风“烟花”登陆北上形成的大范围长历时强降雨洪水,有效应对特大暴雨洪水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冲击,确保了工程安全、供水安全。特别是入秋以后,提前预置抢险力量、料物、设备,下足“绣花”功夫,“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地精细调度水库,战胜了黄河中下游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海河南系漳卫河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秋季洪水和汉江7次超过1万立方米每秒的秋季大洪水。汛期4347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洪量1390亿立方米,11个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蓄洪运用、分蓄洪水13.28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494个次,减淹耕地253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525万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南方地区冬春连旱、西北地区夏旱和华南地区秋冬旱,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抗旱措施,特别是面对珠江流域东江、韩江60年来最严重旱情,构筑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精细调度流域骨干水库,确保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城乡供水安全。

——扎实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水利系统党史学习教育。部党组示范引领,带头深入学习,开展16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赴李大钊烈士陵园、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地接受教育,组织部属系统2810个基层党组织、4.5万余名党员开展研讨交流、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现场教育、辅导讲座、演讲比赛、调研实践、网络答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深入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和“可量化、可办成、可考核”要求,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涉水问题,部党组直接组织和推动四批4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示范带动部属系统推出380项办实事项目,水利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推动,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一批民生水利问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水利系统党员干部普遍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

一年来,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眼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76亿元,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水利贡献。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安排,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67项,累计开工62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惠民面大、带动力强的优势充分显现。深入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专题论证,积极推进东线二期、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前期工作,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设计单元完工验收146个,占全部155个设计单元的94.2%。玉龙喀什、引汉济渭二期等6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批,一批重大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内蒙古东台子、陕西东庄实现截流,安徽江巷、四川红鱼洞、贵州黄家湾、广东高陂、新疆大石门等水库下闸蓄水,甘肃引洮供水二期、湖北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山东庄里水库、河南出山店水库等20项重大水利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1万公里,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175条。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脱贫地区水利项目稳步推进,提升了42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创历史新高,完成9.9万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开展512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升活动,强化质量终身责任,加大工程稽察核查力度,扎实开展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做好在建工程移民安置工作。

二是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持续抓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开展三峡水库运行安全监管行动,三峡水库连续12年实现175米满蓄目标,全年为下游补水138天、补水总量220.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年度调水97.28亿立方米,累计调水498.7亿立方米,东线各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中线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首次实现170米满蓄目标,小浪底、岳城水库拦蓄运用至建库以来最高水位。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95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556座。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加快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健全工程信息档案,积极推广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专业化管护模式。

三是持续加大水资源节约和管理力度。全面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建立节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研究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明确了“十四五”全国及分省的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推动万元GDP用水量指标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公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新发布实施1966项国家和省级用水定额,计划用水覆盖水资源超载区99%的工业企业,开展8474个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从严叫停222个项目。建成第四批478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62所节水型高校、1914家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发布168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5家灌区水效领跑者。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93项。征集发布192项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对黄河流域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累计批复63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230条跨地市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118条跨省重点河湖、307条跨市河流生态流量目标,加强行政区界和生态流量监测,推进31条跨省江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加强取水口监测计量,完成取水口核查登记580万个,实际监控用水量超过全国用水总量的50%。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查办水资源违法案件824件。加快推进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启动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四是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建立长江、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完善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履职尽责、监督检查、总结评估、考核问责、正向激励等制度。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2.6万个。全面完成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首次明确120万公里河流、1955个湖泊的管控边界。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治理区地下水位总体回升,滹沱河、子牙河、子牙新河以及南拒马河、大清河等多年断流河道全线贯通,永定河实现26年以来首次全线通水,潮白河实现22年以来首次贯通入海。22个补水河湖有水河长同比增加约94公里,水面面积增加约57平方公里。补水河湖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同比回升2.9米,地下水亏空得到有效回补。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到100%。印发实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采砂管理规划。开展全国河道非法采砂整治、长江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和采砂船舶治理专项行动,拆解非法采砂船舶1559艘,整改长江干流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2441个,腾退长江岸线162公里,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非法矮围,恢复水域面积6.8万亩,核定黄河及重要支流岸线违法违规项目1643个并已整改销号1638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万平方公里,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项目2.4万个。巩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累计退出小水电站3500多座,修复减水河段9万多公里,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870座。基本完成第一批55个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任务,治理农村河道3800多公里、湖塘1300多个,受益村庄3300多个,农村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向乌梁素海应急生态补水、望虞河引江济太调水,河湖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新增国家水利风景区24家。

五是着力提升水利行业发展能力。水利立法进程明显加快,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施行,黄河保护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节约用水条例等提请国务院审议。强化水事案件的源头防控、动态巡查,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1万余件。全面加强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出台水利相关管理办法24项。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水利重点工作。重大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健全太湖流域调度协调组工作制度。加强部管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创新行动,新选拔20名水利领军人才、10名水利青年科技英才、100名水利青年拔尖人才,打造10个水利人才创新团队、10个水利人才培养基地,1人入选工程院院士,2人入选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家单位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1人次入选其他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创近年最好成绩。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由37项合并为24项,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全面推广应用,配合做好水资源税、生态保护补偿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1443单,交易水量3.02亿立方米,单数、水量实现双增长。举办线上多双边交流活动30余场,“一带一路”建设、中欧、澜湄水资源合作稳步推进,4位中国专家当选重要涉水国际组织领导职务。启动42项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立项实施48项长江、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改革重组10家部级重点实验室,新筹建5家部级重点实验室。遴选104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启动数字孪生流域及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进北斗水利应用。有力有序做好综合政务、宣传教育、水文化建设、离退休干部、社团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中国黄河文化大典》编纂全面启动。

六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按照“基本+”工作思路,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完善并落实整改周(月)调度机制、对账销号机制、工作专报机制,推动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将整改任务逐项细化分解成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估的清单,加强督导落实,严格验收销号,确保整改到位。扎实开展部党组第九轮、第十轮巡视,稳步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对照“四强”党支部要求,广泛开展“水利先锋党支部”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评选表彰19个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54个“水利先锋党支部”和3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考核与监督,全面完成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工作,开展部属系统干部职工非职务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为基层减负常态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处分违纪司局级干部12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定76家第九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推选出10名第三届“最美水利人”,积极宣传东深供水等先进典型,激发了全行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所有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帮助、给予支持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形势与任务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都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水利发展的总体态势向好,但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瓶颈制约,河湖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累积凸显,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情势动态演变,水旱灾害、病险水库等风险隐患带来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应对经济发展风险挑战、保障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对水利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对水旱灾害防御的安全性及良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需求日益增长。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成为多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的过程。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更加自觉地走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全力以赴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明确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不能觉得水危机还很遥远,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水利既面临着水旱灾害、工程失事等直接风险,也影响到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我国自然气候地理的本底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基本特征,以及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尚不健全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中的风险隐患仍客观存在。对此,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查找得更深入一些,深入分析致险要素、承险要素、防险要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扎实做好防汛抗洪减灾、城乡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等工作,牢牢守住水利安全底线。

从极端天气变化风险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显著影响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局地突发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等极端事件明显增多。2021年,郑州“7·20”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了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黄河中下游秋汛时间之长、洪量之大,历史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发生洪水,淹没面积达到300多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南方丰水地区的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在极端天气的超标准载荷下,水利工程隐患极易集中暴发,形成灾害链放大效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多,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对此,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因为局部地区短系列的降水变化就盲目乐观认为水旱灾害将减轻。我们要主动适应和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下水旱灾害的新特点新规律,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做好各方面充分准备,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风险。

从防汛查漏补缺找出的问题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水利部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对去年汛情和防汛工作进行全面复盘、深入检视,查找出一批突出薄弱环节和短板。在水库安全方面,病险水库数量多、除险加固任务重,部分水库泄洪能力不足、安全监测设施不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一些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洪库容调度运用淹没损失补偿机制和政策缺失,一些水库部分防洪库容运用受限,无法充分发挥调蓄功能。在河道及堤防方面,中小河流缺乏系统治理,人类活动缩窄或压缩河道空间,阻水建筑物、阻水片林、高杆作物等阻塞河道,影响行洪安全;一些河流行洪能力底数不清,河道安全下泄流量测算不足,难以支撑防洪精准调度;部分河流堤防未达到设计标准,一些河段堤防质量差、险工险段多,维修养护不到位。在蓄滞洪区方面,一些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围堤普遍标准低、质量差、豁口多,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病险,围村堤、避水台、撤退路等安全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实时监测和进退洪设施,调度运用决策程序复杂,难以安全、精确、及时启运用;长江流域洲滩民垸众多,单退双退垸启用难。在“四预”措施方面,局地极端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山洪灾害预警精度不够、发布渠道不畅、信息传递受阻、预警覆盖面不足;防洪调度预演能力不足、模拟验算功能不强,一些预案修订不及时、可操作性差,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在法规制度方面,水法规体系不完善,安全度汛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依然存在;流域区域统一调度机制不顺畅,多目标调度统筹协调难度大、水工程调度运用决策难;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设置不合理,预判不足、响应滞后、联动不够;水旱灾害防御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部分地区对监管发现问题重视不够、整改不力。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统筹体制机制法治、统筹规划工程技术、统筹目标任务责任、统筹近期中期长期,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打好今后更加艰巨的水旱灾害防御硬仗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水利工作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有效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门的天职,是必须牢牢扛起的政治责任。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防住为王、“预”字当先、“实”字托底,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的准备。

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改进水文测报技术和手段,积极推进测雨雷达试点应用,实现超高时空分辨率短临暴雨预警。加强降雨预报、洪水预警与水利一张图基础数据叠加分析和深度融合,并将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工程管理单位,直达病险水库“三个责任人”。完成全国水库、堤防、水闸、国家蓄滞洪区基础数据整合集成,建设部省两级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平台。

优化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修订《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科学设置应急响应条件,量化响应启动标准,健全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各流域、各地都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或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关口前移,变“过去完成时”为“将来进行时”。强化应急响应执行,对不响应、响应打折扣的,严肃追责问责。

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健全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建立覆盖所有水库的信息档案,全面、精准、动态掌握水库基本情况。严格水库运行监管,统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安全度汛,加快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逐库修订完善调度方案、应急预案。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每一座水库都必须落实安全运行管理责任,都必须责任到机构、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纳入河湖长制目标任务,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侵占河道、湖泊等行为,违法违规建筑物、阻水障碍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要在汛前基本完成,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汛前开展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优化山洪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省级监测预报预警平台,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畅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实现风险预警信息及时直达受影响区域人员。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机制、动员机制,从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全面检视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精准掌握重要江河骨干河道行洪能力,精准掌握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风险隐患,精准掌握控制性水库影响区居民分布、重要基础设施、防洪高水位下居民及生产设施情况,研究完善超征地移民线防洪库容调度运用补偿机制和政策,分级负责强化工程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完善水工程调度方案,牢牢掌握汛期工程调度决策主动权。

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针对防汛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汛前全面检查,各地要对辖区内各类水库逐一进行检查,重点对“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和水库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汛前不能整改完成的,要采取临时安全度汛措施。水利部将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健全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标准体系,水利部直管工程由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各地在建水利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汛前分级开展全覆盖闭环检查。抓好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以渠道与河流交叉部位为重点,全面排查防范沿线安全风险。强化淤地坝安全度汛,管住增量,改造存量,加快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抓好灾损水利工程设施修复,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主汛期前基本完成修复任务。强化水库、堤防等工程汛期巡查防守,险情抢早、抢小,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提升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水平。统筹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要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办公室作用,强化水工程联合调度,实现协同作战、集团作战,做到联调联控、共同发力,科学、精细调控洪水。

(二)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农村供水,事关亿万农民群众重大民生福祉。要加快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加快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锚定2022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及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减少小型分散供水人口数量。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优先利用大中型水库和引调水等骨干水源作为农村供水水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加快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监测,着力提升农村供水水质。

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农村供水管理“三个责任”,确保有名有实有效。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统一运行管理,以县为单元,整体提升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区域统筹管理。强化数字赋能,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重点,加强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构建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一张图。

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去年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转办核查的问题线索中,79.6%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排查,发挥乡镇、村组干部和管水员作用,实行农村饮水状况全覆盖排查,不漏一村一户;对脱贫地区和供水薄弱地区加大监测频次。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继续用好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等监督渠道,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动态清零。将农村供水问题及处置情况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评分依据,推动列入脱贫攻坚后评估分省问题清单。要做实做好县级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健全抢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逐县逐处落实,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系统性、碰底线的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推动脱贫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水利援疆、援藏工作,强化“一对一”监督检查,扎实抓好定点帮扶各项工作,打牢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

(三)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从流域整体着眼把握洪水发生和演进规律,加快完善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提高河道泄洪及堤防防御能力。加快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堤防达标建设和提质升级、黄河干流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淮河下游入海水道二期、海河河道治理、西江干流和辽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太湖环湖大堤后续、吴淞江及扩大杭嘉湖南排新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洪水出路不畅问题。以防洪任务重、存在安全隐患、遭洪水冲毁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河段为重点,加快实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确保重点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实现治理一条、见效一条。

增强洪水调蓄能力。以提高流域洪水整体调控能力为目标,加快珠江流域大藤峡,松辽流域阁山,长江流域牛岭、跳蹬、黄石盘、江家口,黄河流域东庄等控制性枢纽建设;推进黄河古贤,柳江洋溪等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开展黄河黑山峡、桃花峪水库,交溪上白石水利枢纽等前期论证。大力推进100余座大中型、340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蓄滞洪区功能。加快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重点推进启用几率大、分洪滞洪作用明显的蓄滞洪区建设。推动长江杜家台、华阳河、康山等蓄滞洪区建设,继续实施珠江流域潖江蓄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优化松花江流域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启用方式。加强洲滩民垸分类管理,推进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做好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加快进退洪闸建设,确保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四)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谋划“纲”“目”“结”工程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加快国家水网建设。编制完成《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科学有序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引汉济渭、引江济淮、内蒙古引绰济辽、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广东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引调水工程,以及内蒙古东台子、福建白濑、海南天角潭、贵州凤山、西藏湘河、新疆库尔干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河北雄安干渠引水、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湖北姚家平、河南张湾、重庆福寿岩、四川三坝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完善国家骨干供水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省级水网建设。各地要切实谋划和实施好本地区水网建设任务,做好与国家水网建设布局和重点任务的有效衔接,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重点推进省内骨干水系通道和调配枢纽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水安全保障工作。

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依托国家骨干网及省级水网的调控作用,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和计量监测设施,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现代化数字灌区。推动在东北三江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等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五)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排查确定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修复名录,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从各地的母亲河做起,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河流流动起来,把湖泊恢复起来。推进京津冀地区河湖复苏,恢复白洋淀,恢复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滹沱河等,统筹上下游用水,实现水流贯通。实施大运河、西辽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北运河、南运河具备条件的河段通水,逐步复苏西辽河生态环境。推动实施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黄河、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修复治理成果。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全面确定全国重点河湖名录明确的477条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有序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复核,研究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标准。将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纳入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调度计划,作为流域水量分配、水资源统一调度、取用水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加强生态流量日常监管,严格跨省江河流域省界断面、重要控制断面和生态流量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考核和监督检查。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逐站落实生态流量,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深入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工作。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全面完成各行政区域内河湖划界工作,划定落实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确保重要江河湖泊规划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总体达到50%以上。开展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整治破坏水域岸线的违法违规问题。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严禁未批先建、越权审批、批建不符。因地制宜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加快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为重点,完善部际协作机制,开展全国河道非法采砂综合整治。

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启动地下水回补、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等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加快推进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推进禁采区、限采区划定,强化分区管控。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加快确定地下水管控指标,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双控管理,完善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机制。统筹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晋鲁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落实地下水压采和河湖生态补水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确定的近期目标任务,全面总结评估任务落实情况和治理成效,编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西辽河流域、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与吐哈盆地、北部湾地区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全面完成年度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实施淤地坝、拦沙工程和沙棘生态建设工程,加大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打造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优化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决策、管理水平。落实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

(六)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

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水利业务“四预”功能基本技术要求》和成果共建共享制度办法,以流域为单元,编制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方案。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丹江口、岳城、尼尔基、万家寨、大藤峡等工程管理单位要编制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方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流域管理机构、工程管理单位、地方水利部门先行实施建设。

构建数字化场景。优化完善监测站网布局,建立与防汛调度和国家水网相匹配的水文站网,重点提高洪水来源区、水资源来源区、行政管理边界、重要防御对象、重要用水对象等重要节点覆盖率,加大天、空、地遥感技术应用力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在完善全国水利一张图的基础上,抓紧细化流域水利专题图、定制水利工程实体场景,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底板。建立健全物理流域及水利工程等基础数据更新机制,实时更新重要站点监测信息、发生洪水的河道遥感信息、参与调度运用的工程安全监控信息,及时更新流域下垫面、重要水文站大断面、重点河段河道地形、模型参数等信息,及时定期更新影响区经济社会信息。

开展智慧化模拟。深入研究流域自然规律,融合流域多源信息,升级改造流域产汇流、土壤侵蚀、水沙输移、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度等水利专业模型,研发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性水利专业模型,实现变化流场下数字孪生流域多维度、多时空尺度的高保真模拟。聚焦水利工程体系科学精细调度,推进预报调度一体化智能化、实体工程与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同步交互调度。构建水利业务遥感和视频人工智能识别模型,不断提高河湖“四乱”问题、水利工程运行和安全监测、应急突发水事件等自动识别准确率。

构建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坚持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全面构建“2+N”应用体系。加快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等流域防洪应用系统建设,以流域为单元,构建下垫面动态变化的数字流场,结合防洪工程数字孪生成果,升级流域防洪预报、预警功能,增强预演功能,支撑科学制定预案。建设水资源管理调配应用系统,整合水资源总量、水权分配、取用水量、省界断面监测以及经济社会等数据,完善数字孪生平台中红线预警等模型和功能,支撑水资源监管、调配决策预演等业务。结合各级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同步抓好其他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七)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坚持节水优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

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加快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建立健全省级行政区双控指标体系,各地要进一步分解明确到地市。新批复10条以上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加快明确各地区可用水量,明晰初始水权,制定出台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统一的水权交易系统,推进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用水权交易。鼓励通过用水权回购、收储等方式促进用水权交易。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取得。

严格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深入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整改提升工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推进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全面推行取用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制订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推动相关行业规划、重大产业和项目布局、各类开发区和新区规划开展水资源论证。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强化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加快实现非农业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计量全覆盖,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按照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机制。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发挥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北方50%以上、南方3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全面强化计划用水管理,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大力推动农业节水,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推动水利行业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制定出台节水评价技术导则,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宣传推介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把黄河流域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关。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督促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已建项目加快节水改造。严控高耗水项目建设,建立高耗水工业项目台账,推动火电、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开展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推进节水目标责任考核,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

(八)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用导向,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善用体制机制法治,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

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突出流域治水单元,坚持流域系统观念,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以流域综合规划为龙头,健全流域规划体系,建立流域规划实施责任制,完善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制度,强化流域规划法定地位和指导约束作用。七大流域管理机构牵头,建立流域工程项目库,统筹工程布局和项目实施。统筹防洪调度、水资源调度、生态调度,建立流域水工程多目标调度体系,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办公室的平台作用。建立流域层面河湖长制工作协作机制,加强流域综合执法,强化流域河湖、水资源管理。深化流域管理机构改革,推动“三定”规定报批,理顺流域管理事权,明确权责事项。流域管理机构要尽职履责,切实当好江河湖泊“代言人”。

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出台强化河湖长制指导意见,明确各部门河湖治理任务,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在七大流域全面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明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管理责任,变“分段治”为“全域治”。全面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河长制体系。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加强对河湖长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正向激励和考核问责,推动河湖长考核评价与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挂钩。完善基层河湖巡查管护体系,鼓励各地设立巡(护)河员等公益岗位,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完善水利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改进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制度,深化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确保水利建设质量安全。严格落实水利工程注册登记和安全评价制度,强化工程检查监测和维修养护,突出病险工程安全管理,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划界工作。完善水利工程安全保障制度,建立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建立常态化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经费、人员和措施,推广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模式。完善农村供水保障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小型水库“巡库员”机制。着眼“大时空、大系统、大担当、大安全”,强化三峡工程自身安全以及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安全管理。强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强化安全调度管理,加大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调水力度,更好地满足华北部分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对口支援工作。

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落实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扩大中央水利投资规模,用好水利中长期贷款等金融信贷资金,推进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修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建立水网区域综合定价机制。推动全面推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研究推动建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完善水利法治体系。加快推进水法、防洪法等基础性法律修订工作,推动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等尽早出台,抓好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水利重点领域规章制度。支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省份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河湖管理、防洪调度、生态水量管控等方面立法协同。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开展重点领域、敏感水域常态化排查整治,实施地下水管理、汛前“防汛保安”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重大水事违法行为。严格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以案释法”,推深做实水利普法,提升水利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立涉水领域公益诉讼制度,发挥公益诉讼保障监督作用。

(九)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立足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要,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着力提升行业发展综合能力。

抓好水利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强化政治素质把关,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和实践锻炼,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效能,确保水利事业后继有人。加快人才创新团队、培养基地建设,加快培养水利领军人才、科技英才、重点领域人才、复合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推广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干部水利专业化能力培训。全链条做好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工作,让水利事业激励水利人才,让水利人才成就水利事业。

强化水利科技基础支撑。抓实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智慧水利、国家水网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筹建、新建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加强科技攻关,加大泥沙、地下水、土壤侵蚀等领域基础研究力度,实施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流域水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加快生态流量、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智慧水利等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推进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优化水利科技投入机制、研发机制、应用机制、激励机制,形成贯通产学研用的水利科技创新链条,推广应用100项左右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

推动水利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水利多双边合作,积极参与第九届世界水论坛等重要多边水事活动,持续深化澜湄水资源合作。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涉外合作和管理工作,巩固强化跨界河流水文报汛及重大水情灾情信息共享合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公布水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水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在流域管理机构推行行政许可一次申报、一本报告、一次审查、一件批文“四个一”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水利部“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移动端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推进基层水利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扎实做好政务督办、信访、保密、档案、离退休干部、财务审计、后勤保障等工作,高质量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做好新闻宣传、水情教育、水文化建设。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水利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水利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推动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向基层单位延伸,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持续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巩固深化整改成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实组织建设。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第二届“水利先锋党支部”评选表彰,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建督查并针对问题抓好整改、强基固本。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抓好“关键少数”,做实做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紧盯要害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纠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内部巡视巡察,加快构建上下联动、贯通融合的巡视巡察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巡视巡察监督质量。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党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崇尚实干、力戒空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要抓细抓实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工作,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意气风发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同志们,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使命如磐、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2年1月6日)


CopyRight 2010 © 三和建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8780号-1